近年来,我国建筑业正加速迈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为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》等文件要求,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应用,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,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5年3月17日发布了《智能建造技术导则(试行)》。

一、总则篇定方向,明目标

开篇明确适用范围为新建房屋建筑工程,有建筑改扩建及市政基建可参照执行。核心目标是通过集成应用各项智能技术,实现提品质、降成本高效益、高质量、低消耗、低排放

提出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方向:

数字技术融合BIM、数字孪生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AI等融入建筑业。

智能装备应用建筑机器人、智能顶升平台、三维激光扫描等。

产业互联平台联系各参与方,构建行业数据库,实现资源共享、业务协同。

数据驱动设计正向协同设计,AI辅助,实现系统化集成设计。

智能生产方式部品部件的工业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生产。

人机协同施工数据驱动,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全方位协同。

智慧运维平台结构健康监测、功能运行维护、安全风险管理等。

全过程数字化交付数据贯通,打破信息孤岛。

建立数字档案形成可控、可度量的企业数据资产。

自主可控技术大型项目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。

新型组织模式工程总承包、全过程咨询、建筑师负责制等。

人才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建设,建筑工人技能培训。

数字化监管大数据、AI辅助监管,建立健全监管模式。

二、数字勘察精准感知,数据先行

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勘察全过程的数据采集、处理、应用和交付。

数据采集采用正射影像、倾斜摄影、三维激光扫描、智能钻机等技术,高效准确获取数据。

数据应用创建岩土工程信息模型,用于场地分析、地质条件分析、设计优化等。

数据交付统一数据格式,满足设计、施工阶段的应用需求。

三、数字设计协同创新,智能赋能

数字设计强调BIM、AI等数据模型的应用,实现全专业各参与方的数据共享。

BIM应用贯穿全生命期,用于方案论证、虚拟仿真、设计优化、深化设计等。

协同设计建立协同机制,实现各方前置参与,多专业协同。

智能辅助AI模型、参数化设计、智能审查等,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。

四、智能生产工业化生产,精益智造

智能生产重点在于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。

数字化管理条形码、二维码等标识技术,实现部品部件全过程追溯。

智能生产线钢结构、钢筋制品、装饰板材、机电装配式单元等,实现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。

智能物流智能堆场、智能运输调度、部品部件标识等,实现高效物流管理。

五、智能施工人机协同,精益建造

智能施工强调数据驱动、人机协同,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。

数据驱动BIM模拟、劳务管理、设备监测、材料管理、环境监测等。

地基基础智能测绘、智能装备、智能监测。

主体结构智能顶升平台、智能检测、智能安全监测、混凝土智能浇筑、预制构件智能安装等。

围护结构/机电工程/装饰装修BIM深化、智能装备、智能检测。

机器人应用搬运、焊接、喷涂、测量、安装等机器人,实现自动化作业。

六、智慧运维主动感知,智慧管理

智慧运维通过建立平台,实现建筑的结构健康监测、功能运行维护、安全风险管理。

智慧平台数字孪生、物联网、智能感知、大数据、AI等,实现数据采集、分析、预警。

结构监测应变、变形、裂缝、振动等,实现结构安全评估。

功能维护视频监控、设备监控、能耗监测等。

应急管理火灾报警、安全防范、应急响应等。

《智能建造技术导则(试行)》为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,推动建筑业向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!